2025年秋季学期“整本书读思达”名师领读工作会议在福建师大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00

2025年7月7日,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胜利楼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整本书读思达”名师领读工作会议。会议总结春季领读活动经验,部署秋季领读工作,推进整本书读思达”教改项目开展。

会议现场有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辉、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理事长黄国才、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秘书长陈朝蔚,《福建教育》第一编辑室主任、《中国教育报》驻福建记者站专职记者黄星,以及省内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代表30余人参加,线上参会教师478人。

郭辉副主任在开幕式上回顾了2023年秋季以来的名师领读公益直播活动取得的成效,指出活动符合国家育人战略要求,并对读思达”教改项目发展提出建议,希望继续深化合作,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安排了三个名师工作室代表作领读经验交流南平市建阳区阎晶晶名师工作室叶佳玲老师分享了“读思达”教学法在线上整本书领读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文体选择、议题设计和互动形式等实践做法罗源县杨柳名师工作室杨柳老师介绍了AI技术在红色经典教学中的应用,包括知识图谱构建和分级思辨训练等方法漳州市兰臻名师工作室郑雅萍老师以《森林报》为例,展示了录播+直播形式在科普读物教学中的效果。

陈朝蔚秘书长总结了2025年春季领读工作,指出活动在直播数据、课程形式和观众反馈等方面取得进展,同时也分析了需要改进之处,并对秋季工作进行了部署,重点强调要提升“读思达”品牌影响力,优化教学方法应用。

黄国才老师作了整本书读思达以“互动”领读、以“问题”领思与达专题报告,首先强调领读经验的持续优化与站位提升,指出阎晶晶名师工作室的领读课读思达方法升华为教学观与价值观,通过问题互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其次结合杨柳名师工作室领读课探讨AI在领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如激发好奇心、提供即时辅助及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出构建“领读阅读互动”新生态的愿景,整合线上线下多元互动形式;突出“问题引领”对深度思考的关键作用,倡导学生主动提问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阐明阅读、思考与表达的闭环关系,结合《红楼梦》案例展示分层命题策略;最后强调阅读的终身性与开放性,并分享技术辅助教学与系统化备课流程。

书香博士公益平台技术导播叶感嘉详细讲解领读课的技术操作流程,包括直播准备、互动环节实施、软件使用等具体事项,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项目办负责人魏为燚作会议总结,他围绕传承与创新”“智慧与共享”“规范与展望三个关键词,回顾了名师领读项目发展历程和成果,介绍了未来科普读物和幼儿绘本领读计划,号召继续秉持“读思达”教学法核心理念,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重点推出一批名师领读微课”‌,扩大名师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培育新时代阅读少年。

本次会议通过经验交流、专题报告和技术培训,为推进“整本书读思达”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