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记录

发布时间:2025-03-25浏览次数:20

‌2014年12月26日-2015年1月4日‌,中心完成‌首届省级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结业考核,对象为林莘等29名培养人选。‌考核体系‌:包含培训成效(教学主张提炼、专业影响力评估)、现场答辩(专家提问+学员陈述)、过程性评价(三年学习表现)。‌结果等级‌:优秀(优)5人、良好(良)15人、合格9人,全员通过考核。‌专家团队‌:由高校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组成9人评审组。

 

‌2015年1月6日至7日‌,中心主任余文森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就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提出专业意见(后纳入2017版课标修订框架)。

 

‌2015年3月24日至27日‌,中心启动‌厦门市湖里区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组织专家团队到湖里区开展第一次教改指导活动湖里区教育局试点布局‌:遴选8所小学(含湖里实验小学、康乐二小等)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指导形式‌:专家入校诊断(课堂观察+教案分析)+专题研讨(同课异构研讨)。‌专家组‌:王永、翁乾明、张荣伟、肖俊宇、林高明、陈国平等6人。

 

‌2015年5月11日至15日‌,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到厦门湖里区开展第二次指导活动,参加本次指导活动的专家有:余文森、成尚荣、陈成龙、刘仁增、王永、刘胜峰。本次指导形成《课堂教学观察量表(1.0版)》及6个学科教学设计范例。


‌2015年9月‌,余文森教授专著《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荐书目‌,系统阐释“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理论体系。


‌2015年10月16日至24日‌,中心主办‌首届高中“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竞赛‌。‌覆盖高中9大学科,分别在宁化一中、仙游金石中学、龙溪一中、晋江一中、厦门海沧中学、泉州五中等学校分学科举行,辐射全省。‌竞赛采用“教学展示(70%)+说课答辩(30%)”双维评价标准。‌12节优胜课例纳入《福建省高中优质教学资源库》。 


2015年10月20-22日,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到厦门湖里区开展第三次指导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福州教育学院四附小林莘校长带领3位老师作“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展示。林莘执教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刘颖执教二年级语文《数星星的孩子》,刘丹执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王海珍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余文森、王永参加本次指导活动。余文森提出“倾听-串联-反刍”三阶共同体构建模型。

 

‌‌2015年10月29日‌,中心与上海优资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优资笔”教育科技研发协议‌,合作内容涵盖:汉字书写数字化评价系统开发,《汉字文化教育读本》编写(2016年投入使用),开展“互联网+书法教育”教师培训(首期覆盖12省市)。

 

‌2015年11月8日至22日‌,中心承办‌“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小学语文特岗教师培训‌。‌参训规模‌:50名教师(含临夏州、甘南州等民族地区教师23人)。‌实践基地‌:福州教院四附小开展“沉浸式跟岗”(每人完成16节观课记录)。

 

2015年11月23日至27日,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到厦门湖里区开展第四次指导活动,参加本次指导活动的专家有:余文森、黄国才、陈秀娟、王永、刘胜峰。

 

2015年11月16日至29日,中心承担青海省2015年骨干教研员培训,人数60人,第一周培训地点为福州,课程内容为专题讲座,第二周培训地点在厦门市蔡塘学校,培训主题为“教学案”模式下的有效教学。

 

2015年11月16日至12月12日,中心承担青海省小学种子教师培训,语文15人,数学15人。跟岗学习活动在福州教育学院四附小举行。

 

2015年11月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到我校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调研。副校长李敏主持调研座谈会,学校办公室主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校内各学科教材教法教师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上,余文森主任向郑富芝司长汇报了中心自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一是围绕国家及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形成“政研校”协同工作机制;二是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材审查及教学改革指导,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实践;三是通过建立实验校协作网络,提升服务基层教育改革的实效性。余文森还就中心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成果转化、深化研究领域等建议。郑富芝司长对我校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设给予肯定,并对其在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成效表示认可。针对下一阶段工作,他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必须明确研究中心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新任务。二是必须将“核心素养”体现到课程标准中,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科的核心点。三是必须将“质量标准”落实到课程改革中,把每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层次划分清楚。此外,他还表示今后将考虑建立全国16个课程研究中心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中心的作用。在解决好“体制”和“专业”问题的基础上,从“下任务、立课题、拨经费”入手,让理论研究支撑政策制定,确保课程改革成果有效落地。

 

2015年12月1日,余文森教授《论公共知识的课程论意义》(论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社科[2015]4号)。

 

2015年12月14日,中心在福州主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暨“识字写字教学”课题申报咨询会。活动包含:①余文森教授作《基于素养的教学》专题讲座;②实地考察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观摩李一舟执教《科学习字,写好写快》示范教学;③赵舒妮老师汇报《创建学习共同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成果。


2015年12月23日至25日,中心承办的泉州市小学名师高级研修班在泉州幼高专永春校区结业。43名学员完成理论+实践培训,获颁结业证书。培训包含课堂观察、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创新模块。


2015年12月31日,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入选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办发[2015]49号)。该人才工程是中宣部实施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涵盖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四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