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组织莆田百名课改“领头雁”赴深圳参加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次数:170

根据《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工作内容,我单位承担莆田市100名新课标实施领头雁培养工作。为进一步促进领头雁培养人选成为推进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型、研究型教学名师,2025417日至19日,我单位组织莆田市新课标领头雁培养人选赴深圳参加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举办的“人工智能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学术研讨会。莆田市近百名新课标“领头雁”培养人选及研修人员齐聚鹏城,与全国教育名家、一线教师共话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智慧教育的创新盛宴。  

一、南国问道:开幕式启新章,名家论道定航向

418日上午830分,研讨会在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主会场拉开帷幕。《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担任开幕式主持,以“AI赋能新课堂,智慧教学新样态”为开场白,点燃全场热情。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杨珺、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杨念鲁分别致欢迎辞。

当代教育名家冯恩洪以《数智时代深化课堂变革的思考与建议》为题,深入剖析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他提出三大行动路径:忠诚于人的完整性,而非屈从于社会功利性;忠诚于教育生长性,而非局限于管理便利性;忠诚于未来可能性,而非受困于现实局限性。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分享《跨越大模型教育应用的认知外包》,让大家看清了技术的可为不可为。他呼吁教师做智慧课堂的引领者,而非技术的盲从者”。

商汤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醍魔豆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方向AI赋能学习、课堂、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发展的具体举措。

二、课堂蝶变:从“人机交锋”到“思维生长”

“人工智能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赋能教育。”当代教育名家冯恩洪在开幕式上的论断,为活动定下基调。18日下午,莆田团队穿梭于主会场与各学科分会场,观摩了涵盖小初高全学段、多学科的40余节AI创新课例,切身感受技术驱动下课堂生态的颠覆性变革。

在小学语文分会场,四节AI+语文”课例惊艳全场。老舍笔下的《猫》在情感分析技术中“活”了起来,学生与AI对话模拟角色心理;口语交际课《劝告》借助智能系统实时反馈,优化语言表达逻辑。小学数学课堂中,“Hi Teach”工具的随机点名、生成式答题等功能,让抽象公式变得触手可及;英语分会场上,AI数字人贯穿预习、创作全流程,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的“非遗宣传视频”智能生成,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双线并进。

初中语文会场中,《怎样选材》一课,借助AI文本分析工具,实时生成学生习作的结构图谱;《紫藤萝瀑布》一课通过情感识别技术,引导学生捕捉文字中的“情感涟漪”。数学会场亮点频现。利用AI动态建模工具,将抽象公式转化为三维动画”,通过AI实时答题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反馈。云南蒙自二中赵耀黎老师的英语课《Exploring the Giant of the Forest”》,学生佩戴AI翻译耳机与外教实时对话,打破语言壁垒;地理课《西亚》中,VR技术带学生“穿越”沙漠与绿洲,课堂秒变“环球科考站”。“跨学科融合不再是口号,AI让它真实发生。

高中会场则呈现了更深度的学科融合。人大附中刘成章老师以“图尔敏论证模型”为基,借助AI工具引导学生优化议论文逻辑;深圳南外高中周舟老师的英语课,学生用AI完善“广东非遗申遗提案”,在答辩中展现跨学科思维;赵瑛瑛老师的化学课通过“AI微课+水果电池实验”,让原电池原理在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中生动落地。专家点评称:“人工智能让高阶思维培养有了可操作的路径。”

三、校长论坛:共话AI赋能,擘画管理新局

19日上午,“校长沙龙”成为压轴亮点。小初分会场内,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长余军分享“AI驱动下的校本教研转型”,提出“技术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手架’”;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校长葛岩峰以“数据画像”为例,展示如何用AI优化学校决策。

高中分会场中,人大附中副校长刘成章与深圳南外高中副校长谢勇勤围绕AI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展开激辩,前者强调“技术需为思维留白”,后者主张“用AI打破资源壁垒”。 论坛尾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来兵总结:“校长应是‘智慧校园’的架构师,既要拥抱技术,更要守护教育的初心。”莆田领队陈老师表示:“此行不仅学到了课堂创新,更看到了学校管理的未来图景。”   

编辑:陈国平、张燕萍)